实现《巴黎协定》的总体目标需要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理想情况下到2030年减少约40%-50%。然而,目前国家对气候政策的实施仍然不足,到2030年,排放量仅减少5.5%左右。这项研究由PBL荷兰环境评估机构和乌得勒支大学与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合作协调,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这些发现有助于今后三年对《巴黎协定》进行全球评估。
电力供应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为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下,有几种途径可以实现能源部门的零排放,每种途径都有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如空气和水污染、土地使用或水需求。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多个建模系统相结合,现在已经量化了三条主要道路脱碳的实际利弊。他们表明,主要依靠风能和太阳能将为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带来最大的共同利益。转而将碳捕获和储存与化石和生物质资源相结合,可能会以生物多样性为代价吞噬大片地区,并向环境释放污染物,从而带来巨大的环境成本。
覆盖南极洲西部的冰盖有滑入海洋的危险。虽然该大陆其他地区的冰盖进一步不稳定可能会受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限制,但即使在气候变暖稳定后,南极西部冰层缓慢但不可阻挡的流失仍可能继续。坍塌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但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三米以上。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一组研究人员现在正在仔细研究一种稳定冰盖的大胆方法:通过将海水泵送到冰川上并用雪管分配,产生数万亿吨的额外降雪。这将意味着在世界上最后一个原始地区之一进行前所未有的工程建设和严重的环境危害,以防止从美国到中国的一些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海岸线地区的海平面长期上升。
大量微小岩石的风化可能是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一种手段。虽然这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矿物与二氧化碳化学结合,但技术的升级可能会使这与所谓的负排放相关,以帮助限制气候风险。然而,根据目前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杂志上的首次成本和可能性综合评估,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有限,需要强有力的二氧化碳定价才能在经济上可行。
将《巴黎气候协定》付诸实施将引发投资者和化石燃料所有者的反对反应。人们担心,对强有力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预期可能——一个“绿色悖论”——会增加这些排放:在法规生效之前,化石燃料所有者可能会加快资源开采,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与此同时,投资者可能会停止将资金投入煤电厂,因为他们预计自己的资产会陷入困境。现在,一项研究首次调查了迄今为止只单独讨论过的这两种影响。一组能源经济学家发现,总的来说,如果可靠地宣布了实质性的碳定价,撤资将战胜绿色悖论。因此,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有效减少。
对话支持能源联盟对能源公民身份进行业务研究,使公民能够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对框架环境、政策和机构进行了操作、情境化、衡量和支持,以使深层次、包容性的能源公民身份得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