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1.5摄氏度(°C)的目标保持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全球煤炭燃烧需要迅速下降。根据全球能源系统建模,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部门——发电用煤量将需要从2022年的36%降至2030年的13%,到2035年降至3%。
本文讨论了银行减少和消除煤炭风险敞口的进展、实践和行动框架。它引入了一个三步框架,旨在指导银行建立也适用于其他化石燃料的程序。本文建议中国银行战略性地管理全球煤炭关系,并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详细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中国的银行可以从煤炭退出中获得竞争优势。
《2024年东南亚能源展望》是本《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的第六版,使东南亚成为国际能源署(IEA)迄今为止更新最频繁的地区展望。这反映了该地区的活力,以及国际能源署与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十个国家——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24年10月,在新加坡国际能源周期间,国际能源署在新加坡开设了一个区域合作中心(与本报告同时发布),进一步加强了该机构与该地区的关系。这是国际能源署在巴黎总部以外的第一个办事处。报告从第一章的场景设置讨论开始。第二章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中的情景,描述了国际能源署对东南亚到2050年所有燃料和技术的情景预测,并考虑了它们对能源安全、可负担性和排放的广泛影响。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三个关键领域。它探讨了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2023年)的成果对东南亚的意义,特别是关于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两倍、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和大幅减少甲烷排放的全球目标。报告还探讨了清洁能源转型对电力安全和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一些新问题,并最后讨论了如何根据该地区的能源和气候目标扩大投资和融资。
“关键矿产”中的“关键”是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限制了其相对于不断增长的需求的供应。评估矿物关键性的方法取决于其经济重要性和供应侧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可能导致市场紧张和价格波动加剧。
2023年,WRI India组织了一系列题为“印度中小企业清洁能源技术融资”的圆桌讨论会。讨论集中在目前限制中小企业清洁能源技术融资流动的主要障碍和挑战上。讨论的重点是确定中小企业清洁能源技术融资的现有金融体系和体制安排中的差距,探索降低投资风险的创新金融机制和加快融资的战略,从而扩大中小企业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采用。
在印度,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MSME)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贡献了该国45%的制造业产出和40%的出口总额。该部门约占工业部门总能耗的25%(MoMSM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