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国参议员比尔·卡西迪(R-LA)和林赛·格雷厄姆(R-SC)介绍了他们最新版本的《外国污染费法案》(FPFA)。该法案对某些工业部门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与在国外生产商品时排放的碳成比例。该法案的共同提案国将其作为为美国制造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一种方式,在许多工业部门,美国制造业的碳密集度低于其贸易国家的生产。正如参议员卡西迪在法案发布中指出的那样,“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不执行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法律来降低20%的制造成本。这意味着他们也夺走了我们的工作。这是错误的。”参议员格雷厄姆补充说,“世界上的污染者,如中国和其他国家,早就应该为他们的政策付出代价了。[…]我们正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制造商和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研究了目前欧盟和英国正在实施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政策。政策讨论提到了三个动机和一个担忧。cbam可以提高受监管市场的国内竞争力,减少排放泄漏到不受监管的市场,并鼓励其他国家征收碳税。但cbam可能尤其不利于低收入的贸易伙伴。我们用定量平衡模型和全球铝和钢生产的工厂级数据来评估这些力。我们的数据涵盖了欧盟和英国实施的第一阶段所针对的排放密集型和贸易密集型行业。我们发现,cbam可以有效提高竞争力,遏制泄漏,鼓励监管,同时也避免对低收入国家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似乎正走向与战略自身利益和大国政治的冲突。在气候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中,这些紧张局势最为明显。在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正在系统地扭转上届政府的政策进展,寻求积极阻碍能源转型,同时采取有争议的贸易措施来实现一系列战略优先事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依靠几十年的国家干预,在所有主要的低碳技术供应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制造业中建立了无与伦比的规模和成本优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引发了其贸易伙伴对过度依赖供应链以及中国出口依赖型经济对其贸易伙伴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的日益担忧。与此同时,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欧洲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历史上一直依赖于现在越来越退出的美国来保障军事安全,并越来越多地满足其剩余的化石燃料需求,同时在面临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和选举反弹的情况下,寻求维持其雄心勃勃的脱碳路线图。
为了将1.5摄氏度(°C)的目标保持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全球煤炭燃烧需要迅速下降。根据全球能源系统建模,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部门——发电用煤量将需要从2022年的36%降至2030年的13%,到2035年降至3%。
本文讨论了银行减少和消除煤炭风险敞口的进展、实践和行动框架。它引入了一个三步框架,旨在指导银行建立也适用于其他化石燃料的程序。本文建议中国银行战略性地管理全球煤炭关系,并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详细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中国的银行可以从煤炭退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很高兴宣布其全球董事会的两项任命。南桥投资高级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nie Léautier博士本月重新加入全球董事会,而Milestone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娄云丽已作为新成员加入。Lou Yunli在投资管理方面拥有二十多年的经验,为消费者、太阳能、医疗保健和电动汽车行业的企业家提供支持。她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高盛开始了她的金融职业生涯,后来在美林负责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作为哈佛大学全球顾问委员会的创始成员,云丽在北京出生和长大,并获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