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应用全球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全球流动性与商品和食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全球流动性指标以及1980-2011年期间的各种商品和食品价格指数。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全球流动性与粮食和商品价格的发展之间存在正的长期关系,粮食和商品的价格会对这种协整关系进行显著调整。相比之下,全球流动性并没有调整,而是推动了这种关系。
本文研究了全球范围内货币、利率、商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此,我们汇总了经合组织主要国家的数据,并遵循Johansen/Juselius协整VAR方法。我们的实证模型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控制利率变化以及不同的货币政策立场时,货币(定义为全球流动性总量)仍然是决定商品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长期同质性的关键因素。协整VAR模型与20世纪70年代至2008年分析期间的数据非常吻合。我们的实证结果总体上是稳健的,因为它们通过了一系列递归测试,并且对商品指数的不同组成是稳定的。经验证据符合理论考虑。纳入大宗商品价格有助于确定从全球流动性到商品价格等其他宏观变量的重要货币传导过程。我们发现,货币总量传递了有关商品价格等变量的有用信息,这对总需求和通货膨胀都很重要。鉴于这一明确的经验模式,似乎有理由认为,全球流动性值得关注,就像最近关于世界储蓄和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如果不可能更多的话)的辩论中提到的全球利率水平一样。
本文考察了1970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货币、消费者价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经合组织主要国家的汇总数据和协整VAR框架,我们能够在这些变量之间建立长期和短期关系,而这一过程主要由全球流动性驱动。根据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商品和消费品市场的不同价格弹性可以解释最近观察到的商品价格高于消费价格的现象。尽管样本周期相当长,但递归测试证实我们的CVAR与数据非常吻合。